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章信与墙 (第1/2页)
晓雾还没散,议事厅已点起了灯。长案两侧坐满披甲的将领与穿青袍的官吏,雨後的cHa0气沿着墙砖往上渗,烛火在cHa0意里忽明忽暗。地图摊在案上,几处以红墨圈出的要害像在发热,旁边摆着昨夜刚点验过的清册——「仓中实存:五日」。 沈望坐在上首,背脊挺得像墙。副将抱拳禀报:「敌营转移到北麓,昨夜增兵两百。若五日内不退,怕是要试阵。」他顿了顿,补一句:「粮……只余五日。」 话音一落,案两侧的声浪像被点燃。 「再徵粮!」一名将领拍案,甲片相撞发出刺耳声,「城中还有私存,搜一轮出来,先保兵马!」 「不行!」吏目立刻反对,「前两轮已b到墙根。再徵,百姓必乱!」 「乱了就杀!」将领冷声,「杀几个,剩下的就不敢了。」 另一名将领接话:「城门也该封紧,留一门进出。有人私逃,立斩。」 吏目脸sE发白,手心汗Sh在案上留下水印:「民心已怨,若再封门……」 声音轰成一片。 沈望没有立刻开口,他的指尖在木案下缓慢收紧,那夜被刀锋擦出的细口被袖布摩擦着,渗出一点仍在的疼。那疼清醒,不大,却在提醒他——墙里不是空。 「够了。」沈望开口,声音不高,却在嘈杂里一下落住。 厅中静下来,所有目光往上首聚。沈望伸手,将「五日」的清册推近自己,视线从一行一列扫过,像在城墙上巡逻。他低声道:「五日之内,城不可乱。」 有人松了口气,以为他要下狠令。可沈望下一句却转了向:「粮再徵,只能徵有余之家;有幼儿与老弱的,留一口底粮。今日起,城内设三处粥棚,晨昏两时,先儿後老,再其余。名册公开,登名发米,错增错减者治罪——治的是发米之人,不是来领的人。」 案侧一时默然。 「还要立一纸还粮之信。」沈望抬眼,视线沉定,「若今朝向民借米,来年秋成,官府分三期返还,按一借一还半——借一斗还一斗半。这信要贴到巷口,署我名。」 一名将领忍不住出声:「大人!此时立还粮之信,岂不示弱?再者,来年战局未明,此信一出——」 「人若无信,不立。」沈望一字一字,像把石头放在案上,「没有这一纸信,今日你去徵他最後一袋米,他凭什麽给你?凭你手上这把刀?凭你披着这身甲?」他看着那将领,声音仍旧不高,却带着不容退让的坚y,「刀与甲只能b一时,不能b一城。」 吏目怔怔看他,像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年少的城主。副将垂眼,嘴角微动,没说话。 「至於封门——」沈望道,「封城北两小门,留东门通行与集散。夜禁照旧,日间按队出入。私逃者,记名,不立斩。三日内自返者,免责;逾期不返者入册,待战後议处。」 「大人,这样太宽——」 「宽,才能文。」沈望冷冷地回,「此刻我们需要的是一座活着的城,不是一座空无一人的墙。」 他摆手,定了令:「三处粥棚——南市口、校场北、东门内侧。厨用民间雇募,兵卒护棚,书吏登名。还粮之信,中午前给我初稿。」 有人仍yu辩,他抬手止住:「去做。」 「诺——」一片抱拳声起。 厅中人散去。副将留了下来,低声道:「大人,您今日……」 「不像疯了?」沈望看他,眼里毫无笑意。 副将被呛了一下,苦笑:「我正要说,像活了。」 沈望背起手,走向窗边。天sE已微亮,雨迹从瓦沿垂下,组成短短的水线。他看了一会儿,淡淡道:「去把户籍再核一遍,先统计城内七岁以下孩童与七十以上老人数。粥棚先煮最稀的,保命要紧。再,粮草监那边,让他们把昨年收的次米翻出来替用,好的留给前线。」 「诺。」副将领命,临出门又回身,「还粮之信,属下让笔吏起草?」 「不用。」沈望摇头,「我写。」 —— 笔房清冷,窗纸透出灰白天光。笔架上挂着三支旧笔,笔锋开岔。书案上摊着熟宣,砚中水黑如夜。 笔吏在旁小心服侍:「大人,往例告示都由属下……」 「这不是告示。」沈望按住纸,像是按住心口那块y,「是一封信。」 笔吏怔住,不敢再言。沈望提笔,蘸墨,略一停,落字。 他写得很慢,慢到每一笔都能听见纤维摩擦纸面的声音。第一句本要写「告示百姓」,笔锋行到「告」字时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