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0359章 讨贼檄文 (第2/2页)
” 神情惊疑不定的将那两道问题年初,张苍便不由得侧过头; 待见阳城延也一头雾水的摇摇头,张苍才暗自稍叹一口气。 片刻之后,缓过神来的张苍赶忙上前,将试卷上的问题次序道出。 “有一田,长宽各二百三十五步,问此田积几何·······” “有一笼,有鸡、兔若干,鸡、兔合五,足十八,问鸡、兔各几何·······” “有一农,田百亩,农、妻及长子皆傅,岁得粮三百六十石,税十五取一,赋百二十钱,粮石六十钱;问此农去税、赋,得余粮米几何··········” 随着张苍的身影,高台下的左吏们也奋笔疾书着,将这五道试题用粗笔各自写在一块块高丈余,长足有二丈的木牌之上。 待确认木牌上的考题无误之后,张苍便点点头,任由考官们各自领走一块写有考题的木板,并由军卒抬着前往考场中。 片刻之后,整个考场的上头,便都响起此起彼伏的高喊见声。 “木板之上,便为诸位需答之考题,共五道!” “若有观题不清者,可抬手言明!” 听着考官的呼号,考生们却几乎没人举手示意,只火急火燎的将笔尖沾上墨。 正当众人低下头,却后知后觉的想起来考试前,自带的空白竹简都在考场外被‘抄没’时,用于作答的竹纸,也终于被分发给了考生们。 “此竹纸,乃陛下特令少府所制,造价高昂!” “陛下此等礼待,诸位可万莫辜负!” 考题有了,考卷也有了,随着考场中央的高台之上,传来一声悠长的号角声,整个考场之内,便陷入一段长达两个时辰的寂静之中。 而在考场中央的高台之上,张苍却是僵笑着对阳城延一拱手,旋即重新坐回座位,自顾自唉声抬气起来。 作为一个年仅六十余的‘壮年’,张苍在考举之前居然忘记发放纸张,确实多少有些不应该。 但这却也不是因为张苍真的‘年老昏聩’,记性不好。 而是考卷上,那莫名多出的后两道题,让张苍颇有些神游方外······· “自居乡之政弊,又除弊之法······” “更有甚者,使考者言朝堂东征之利、弊?” 面色满是阴郁的道出此语,张苍只满是哀愁的摇了摇头。 ——单就从这多出来的两道题,张苍就敢打包票:此次考举,绝不是为了选什么‘秩二百石之少吏’! 秩二百石是什么级别? 别说是长安朝堂,以及三公九卿属衙了,就算是在地方郡县,那也就是郡衙的某部门副手,亦或是县衙的司属正职。 再加上‘少吏’这个条件,二百石,几乎就是指定郡一级单位的部门副手,或是长安朝堂的最底层,如左吏、文史之流。 这样的人,需要看出自己家乡的政策弊端,并提出解决方法? 需要看出国家对外讨伐的利、弊? 笑话! ——别说二百石了,便是二千石,但凡是那些不在长安的地方郡守,都未必能在这两个问题上,给出合格的答桉! 尤其是后面这一问,就张苍看来,分明是考验国士的标准! “唉·······” “果不其然。” “陛下于考举,实期许甚高·······” “此番考举,纵所举之士始自二百石,然待日后,恐皆非池中之物·········” 满是唏嘘得发出一声感叹,张苍便无奈的再叹一口气,索性任命般闭上眼,在这考场中央假寐了起来。 张苍不知道的是:起码对于此次考举,刘盈还远没有张苍所认为的这般远大期望。 ——靠前就个把月的时间,别说关东了,恐怕就连关中某些偏远一些的区域,都有许多考生没来得及赶到,甚至还没收到消息! 再者,自秦亡六国,到秦二世而亡,再到楚汉争霸,以及汉室鼎立后的内外战争······ 满打满算,神州大地,至少有五十年左右的时间,没有出现连续三年以上没有战争的安宁了。 再加上始皇一统之后,一手‘挟书律’搞得天下书籍消失大半,项羽一把火,又把咸阳宫石渠阁的藏书烧了个一干二净······· 说白了,如今天下,别说读书人了,除去未央宫石渠阁内的藏书,恐怕连书,也根本找不出多少。 连书都没有,就更枉论读书人,以及读书人中,学识足以用于官场的人才、俊杰了。 所以,刘盈后加的这两道考题,确如张苍所言,并非是给二百石级别的少吏出的。 准确的说,刘盈并没指望这次考举中,能有人在这两道问题上,给出能让人满意的答桉。 ——问考生的家乡有什么弊政,倒是没什么问题,但让这些人给出解决方桉,实在不是很现实。 至于后面那一问,那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,绝非某个二三十岁的毛头小子,能说出个一二三四的。 但即便如此,这两道题,也还是被刘盈加进去了。 至于原因,也很简单:先例。 1 对于日后,必将成为汉室选拔官员主要手段的方式,此次考举,便是日后每一次考举的‘先例’。 有了这次先例,往后的考举,刘盈才能毫无顾虑的加类似的主观题进去,同时又不引起太大的舆论。 当然,如果这次考举有什么意外收获,有人能针对这两道题,给出让刘盈满意的答复,那自也是再好不过。 在长安城外,张苍、阳城延二人盯着考场; 长安城内,未央宫中,天子刘盈的注意力,却早已飞到了千万里之外。 ——在这一天,汉室要对卫满朝鲜用物的消息,也终于抵达了鸭绿江浿水。 得知这个消息,整个平壤城,都陷入了无以复加的惊恐,和一种耐人寻味的沉寂之中。 而对于汉室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,以及出人意料的快速行动,卫满却是一阵恍然失神,不知该如何是好·······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