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0342章 齐人徐君房,纵横家王诩 (第2/2页)
底。 也是直到这时,阳城延才略带腼腆的笑着抬起头,目光略有些躲闪的对刘盈一拱手。 “陛下。” “臣有一言,只不知······” “但可直言无妨。” 得到允许,阳城延稍咧嘴一笑,只眉宇间,却愈发带上了一股莫名的忐忑。 自顾自沉吟良久,最终还是下定决心之后,便见阳城延稍发出一声短叹,而后抬起头。 “陛下可曾听闻,秦王政之时,齐地琅琊郡献一方术之士,入咸阳以事秦王政左右;” “其名曰:徐君房?” 此言一出,刘盈童孔只陡然一缩,纵是没立刻跳起身,双手也下意识扶在了身下的御榻之上! 至于跪坐阳城延下席的杨离,更是闻言而色变,以一种看怪物的目光,上下打量起了阳城延。 ——齐人徐君房! 纵观始皇嬴政的一生,若说那个人物最为传奇,那无疑,便是这个在关东沿海地区,享有极高声望的方士! 对于后世人而言,‘徐君房’这个名字,或许还稍有些眼生。 但若是将‘君房’的表字直接换成名讳,那即便是对后世人而言,也必然是如雷贯耳。 ——徐福! “琅琊郡献徐君房入咸阳之时,臣尚未入咸阳;” “只曾闻人言:齐人徐君房,天文、地理无所不通,博学多才,通晓巫医之术,更相传,曾受教于纵横大家王诩xǔ门下······” 不等刘盈、杨离二人从先前的惊骇中缓过神,阳城延漠然一语,更使君臣二人震惊的长大了嘴巴。 在华夏历史上,可以被称为‘纵横大家’的人,或许有很多; 但同时包括‘纵横大家’‘氏王名诩’这两个条件的,却仅有一人。 ——纵横家创始人、鬼谷派创立者:鬼谷子! “嘶······” “久闻方士徐福博才多学,师承大家。” “竟不知这徐福,竟出自鬼谷子门下???” 震惊之下,刘盈只下意识开口惊叹,竟都忘记了用‘徐君房’‘王诩’这样的代称。 便是一旁的杨离,此刻也是目光热烈的侧过身,直勾勾盯着阳城延,愣是眼皮都没敢眨一下。 方士徐福、鬼谷子王诩; 这样的人命,即便是对如今的汉室,即便是对刘盈这个穿越者而言,都显得那么的神秘,又那么的吸引人。 不知与杨离面面相觑了多久,刘盈才总算是从震惊的情绪中稍缓过神。 而后,便见刘盈郑重其事的坐直了身,面色也不由一正,对阳城延做出一个‘请’的手势,便静静等候起了阳城延的下文。 到了这个份儿上,话头已经抛出来的阳城延,终也只能稍壮壮胆,继续讲那段尘封的往事,次序摆在了刘盈、杨离二人面前。 “秦王政二十八年,徐福奉王政之令,携童男、童女各千五百,又足用三岁之粮米、衣履、药草东出东海,以寻仙问道。” “为使徐福此行,不为海浪、风雨所阻,秦少府曾乘造一长逾百丈、宽三十,高亦数十丈之巨舟,并由秦王政亲命其名,曰:蜃楼。” “然徐福初出东海,却不曾寻得仙山,靡费甚巨,终无功而返······” 说到这里,纵是对‘前秦’的话题稍有些顾虑,阳城延的目光中,也不由带上了些许哀沉。 不是因为徐福没有寻到仙山; 而是那些为了让徐福出海寻仙,只能被迫交出家中粮米、钱财,乃至儿女的寻常百姓······ 神情悲伤的沉默片刻,便见阳城延长叹一口气,才再次抬起头。 “徐福初行而无有所得,秦廷纵有不满,然碍秦王政于徐福宠幸者甚,终未敢进言。” “待秦王政三十七年,王政自觉命不久矣,遂力排众议,再遣徐福东出海而寻仙,以求长生之仙丹。” “秦廷力阻而不过,终只得照办;随徐福东出之童男童女、钱粮布帛、牛羊祭祀皆倍,更秦少府再造巨舟‘蜃楼’者三。” “然徐福此出东海不数月,秦王政便亡沙丘;徐福亦一去不归,至今去向不明······” 听着阳城延的讲述,刘盈、杨离二人不由齐齐失了神,深深陷入在这段不为人知的传说中,久久不能自拔。 最终,还是阳城延似是随意的一句话,让刘盈再次抢先缓过神,将飞散的心绪,再次拉回了眼前的宣室殿中。 “徐福二出东海之时,秦少府苦匠人之不足,便广征天下之匠入咸阳,以建巨舟蜃楼。” “臣亦于彼时,为秦少府所召,以事巨舟‘蜃楼’之建造······” 听到这里,刘盈才终于将心绪完全从‘徐福东海寻仙’的传说中缓过神,也终于明白了阳城延,为什么要提到这件事。 “巨舟‘蜃楼’·······” “然。” 轻微一声呢喃,倒惹得阳城延赶忙一点头。 “此巨舟蜃楼,乃秦少府专为徐福东出东海所造,其坚、其巨皆旷古罕有。” “及今,虽‘蜃楼’之图册已绝于世,然臣,又少府诸多匠人曾事于彼时,于‘蜃楼’之要,当得其三四。” “若陛下果欲使吴王捕海鱼而养其民,则海捕之舟,或可由少府之匠一试。” 言罢,阳城延不忘细心地补充道:“若陛下准允,使臣率少府善舟之匠往吴地,再调齐、楚之能工巧匠,自更善······” 听到这里,刘盈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,望向阳城延、杨离的目光中,更是带上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。 1 ——近海捕捞,确实可行。 但即便是在垄断关中粮食市场,并即将在rou眼可见的未来,让少府垄断天下盐铁市场的前提下,‘近海捕捞’这块肥rou,刘盈,也依旧不太想让刘鼻独自吃下······ “朕知矣。” “梧侯这便回府,依造舟之事拟以详桉,不日奏于朝议。” “切记:造舟所需之钱粮、力役、舟匠之用度,务当详列于奏疏之上。” 语调低沉的做下吩咐,刘盈便从榻上起身,径直朝着后殿的方向走去。 ——因为在刚才,刘盈又想到了一件非常妙,且令人激动难耐的事。 刘盈怕自己再不走,就会在阳城延、杨离二人面前笑出声······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