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六十一章:基础升级:1500辆脚踏车巧筑「外送+共享」生态  (第2/2页)
,在北中南各设1个定点维修点高雄选在高校集中的楠梓区,台南选在成大周边,台中立即对接逢甲大学附近的车行,每辆共享车——”志工报小时内联络维修点拖走维修,修好後3天内送回停车点。“之前担心维修麻烦,跟维修点谈了''''批量维修优惠'''',换个轮胎b市场价低30%,补个漆才20元,成本可控。”    损耗防控:学校扶持 学生监督双保险    跟学校谈好“纳入校园便民服务”——学校在公告栏、官网推荐共享车,同时出台《校园共享车管理规定》,禁止“私占车辆、故意损坏”,违者记入学工处诚信券;学生发现违规行为,可向学生会送报,故意举报属实奖励10元外实奖励。「成大已经同意,要是共享车在校园内丢失,学校保安室会协助调监控查找,这b咱们自己找人效率高多了。”    三、价值延伸:代理的“服务升级”——从“管配送”到“管生态”,筑全台资源壁垒    “大家别觉得这只是''''买车、管车'''',其实是帮代理把校园资源攥得更紧。”一凡转向明轩,“之前你总说''''南部代理跟学校对接难'''',现在有了共享车合作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”    他举了个刚落地的例子:「高雄应科的代理小郑,上周跟学生会一起给共享车划停放线,刚好碰到学校後勤处主任,主任说''''你们这共享车解决了学生赶课难题'''',主动提出''''可以帮你们对接食堂外送合作''''——这就是资源,是之前只做配送拿不到的机会。」    代理商的服务范畴,藉由共享车计画直接拓宽了三大块:    从“管配送员”到“管共享生态”:代理要协调志愿者、对接维修点、处理学生反馈,b如学生反映“某停放点车太少”,代理要及时申请补投;志愿者说“坏车太多修不过来”,代理要跟维修点协商加急。    从“谈商家”到“连学校”:藉着共享车合作,代理能频繁对接学校後勤处、学工处,b如台南成大的代理,已经藉着学生会的关系,拿到了“校园活动外送优先合作权”,校庆时的300份社团餐,直接交给咱们做。    从「拉用户」到「做口碑」:推出「共乘 外送」联动活动-学生凭藉车登记记录,满3次领5元外送券,满5次领10元券;外送订单备注「共乘用户”,优先配送。“上周成大的学生反馈,''''用共享车借了次车,还能领外送券,觉得很贴心'''',这就是品牌认知,b发传单管用。”    四、总结:小脚踏车背後的全台布局逻辑    会议最後,一凡把1500辆脚踏车的规划,跟全台布局的目标绑在一起:「咱们进台中、台北,别人可能只会''''招配送员、谈商家'''',但咱们带着''''共享车 学生会合作''''的成熟模式过去——台中逢甲大学的学生会,已经通过成大的学生会打听咱们的合作细节;台北台大的後勤处,也问过''''什麽时候能把共享车引进来''''。    他指着全台高校地图,红笔在北中南的节点上画了圈:“这1500辆脚踏车,是''''工具'''',更是''''纽带''''——连起配送员的效率,连起学生的刚需,连起学校的资源,连起代理的能力。等明年6月覆盖全台20所高校时,立壁的校园别人学不会,也抢不走。    窗外的yAn光照在方案上,1500辆脚踏车的数字,不再是冰冷的预算,而是变成了一步步迈向全台的坚实脚印。明轩拿起《共享车借还登记本》,笑着说:“凡哥,这账算得透,我现在就去跟南部的代理对接,争取下周把试点校的共享车投下去!”    会议室里的气氛彻底热了起来,有人开始细化停放点选址,有人联系维修点确认合作——这群学生团队,正藉着一辆辆小小的脚踏车,把「校园外送」的版图,稳稳地舖向台湾的每一个角落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