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1章 和亲突厥(2)  (第2/2页)
可是……桀舜可汗已经年逾五十,在我宣武,做你祖父亦绰绰有余。”    “……”    武婧仪笑容凝固在了脸上,愣了一会神,又笑道:“我倒是想知道,与祖父恋爱,是怎样一番光景?”    “你……”武瑞安连连摇头,只觉与她无法沟通。    他见武婧仪精神上佳,陪她坐了一会便离开了。    此后的每一天,他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来陪武婧仪说话聊天,仿佛想要将这一生的话都在这为时不多的日子里说完。    可他每次来,武婧仪都嫌他碍事,怪他耽误自己习武。    武瑞安被她骂得哭笑不得,二人吵闹了一阵,便各自看书的看书,看折子的看折子,无论如何,武瑞安都会在紫极宫用罢晚膳才离开。    而他离开后,他身后的武婧仪便垮下脸来。    她的嘴角不再扬起微笑,她的眼眸里,也瞬间不见了轻松与愉悦,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绝望和冰冷。    仿佛一潭结了冰化不开的死水,冰层里冻着的都是这世上最肮脏的污秽。    阴霾笼罩着她的宫殿,这红砖绿瓦之间少了武瑞安,便少了唯一的欢声笑语。    和亲诏书下达的当天,武婧仪又被加封了一系列的封号,最后定封号为:宸国庄孝明懿昭和大长公主。    ‘宸’字在过去,只作为帝王专用字眼,如今之意,便是通晓各国,宸国公主武婧仪乃辰皇掌上明珠,系一国国威之所在。    她的出嫁之期很快便由礼部与钦天监商议定下,送嫁之日定在中秋节的第二日。而此时,距离中秋只有一个月的功夫,各部门都加紧准备着陪嫁物品和人数。    武瑞安自请送亲,一来为显诚意,二来便是要以他神佑大将军的身份震慑胡人,意在婧仪红妆在前,而她的身后,亦还有着宣武国十万铁骑恭候,教他们不得委屈了公主。    除此之外,远在千里外,驻守北面国境线,深处岐黄大营中的大将军龙茗,亦递上帖子,请求辰皇准他在国境线送公主入突厥腹地。    辰皇为了彰显公主脸面,决议让两位大将军一同送亲,直入大漠,大军送至高阙城中,确认公主无虞后再折返。    如此一来,武婧仪的送亲之行可说是威武不凡,与天香公主嫁入太平府时的寥寥数人相比,可说是皓月与星辉之别。    中秋节晚宴时,武婧仪缺席了,她与辰皇告了假,说自己唯一的要求,便是在这日出宫去看看。    她道:“母皇不放心可以派人在暗中跟着,但是不要教儿臣发现便是。”    辰皇应允了。    当晚,她换了普通百姓的衣裙,在太平负西郊的湖畔边待了许久。    她什么也没干,就只是站在那里,呆呆地看着湖面。    湖边有花灯会,花灯连绵数丈,看不见头,而湖面也漂浮着许多莲花灯,灯影重重,映得人五官明暗不定。    狄姜便是在湖边遇到的武婧仪。    她没有上前叨扰,亦只是在她身后远远的看着,二人思绪都不在眼前的美景里。    一个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。    一个饶有兴致的研究着武婧仪。    第二日,太平府扎起十里红绸,一直从承天门铺到了明德门外五里地。    午时,武婧仪坐在太极宫的偏殿里,已经穿戴整齐并画上了最精致的妆容。    武瑞安牵起她,二人并排走出了偏殿,来到太极宫前的广场上,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。    在盖头落下的前一刻,武婧仪咬了咬红唇,一动不动的看着武瑞安,悠悠叹道:“皇兄,为什么你不是皇帝?你要是皇帝,那该有多好啊……”    武婧仪这一刻,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底的声音。    她睁大了眼睛,在控诉自己的母皇,恨不得武瑞安能取而代之。    武瑞安的眼里充满了惊讶,随之而来的便是深深地自责。    他知道,且不说自己能不能取而代之,就算这一刻他是皇帝,他的选择只怕亦是与母皇一般无二。    国之大利,确实比儿女情长来得深重得多。    武婧仪的嘴角微微向上扬起,自嘲一笑后,认命地披上了红盖头。    大红色喜帕落在她的头上,明艳艳的,可周遭的人都笑不出来。    这是武婧仪第一次将凤冠霞披穿戴整齐,在她的身后,摆放着数不尽的绫罗绸缎,珠串首饰,以及陪嫁的一千仆人,乌泱泱的跪了满地。    这里的人那么多,可是没有人能成为她的依靠。    她的夫君,远在万里以外的突厥。    桀舜可汗,是一个比她死去的父皇还要老的人。    传闻他杀伐果决,雷厉风行,他的铁骑曾折损大唐将士上万人,更让大唐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。    可是现在她要嫁给他了。    为了日后不再有战火,为了江山安定,为了千万百姓以后能安居乐业。    牺牲她一个,似乎也是值得?    武婧仪素来清楚自己的命运,唯一一次想要为自己争取,也只是在龙茗一人身上。而她自从被龙茗拒婚之后,便一直深居简出,做着一个让任何人都挑不出错误来的嫡公主。    她临行前的这一句,对她来说,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。    “此一去,别太平府、西出潼关、横渡黄河、再过雁门,往西千里,才是婧仪公主日后所居之地,从此山长水远,此一别便是永诀,此系你父王赠与朕的第一件礼物,与朕意义非凡,母皇的思念,便由这枚铜镜传达,望儿在突厥,珍重切切。”辰曌执着武婧仪的手,紧紧握住。    武婧仪不动声色的抽出手,福礼道:“儿臣多谢母皇。”    她接过铜镜,随手便仍在陪嫁婢子的手中,随后照着礼官的嘱咐,三拜别了辰皇。    而后再由武瑞安牵着,坐上了送嫁的马车。    辰曌虽然心中哀恸万千,可面上却始终端着一副母仪天下的威严。    她就像一尊没有悲喜的佛像,永远端坐在朝堂上,她的心里,装着千里江山,千万百姓,她不允许自己有弱点,更加不能在人前落泪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