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十七章 试音路初启 (第1/1页)
半圆石门一合,城中的喧嚣像被厚布按住。两侧石壁满刻音律纹,线条细到如鳞,微震从石心往外渗,不是耳能听,而是直接落在x肋——心口像被一面看不见的鼓轻敲。 前路是一条木栈道,笔直没入昏影,下方是看不见底的水洼,水拍岩壁,拍点与墙上的微震时合时离。栈道两侧悬空,栏杆只及腰,风不进,却有一层压让人不自觉收肩。 监考nV弟子立在起点,青布短衫,声音清而不刺:「**试音路三节:定步、会节、收音。**今日只开前二节。规则很简:步与心齐;偏半拍,音浪自栈下回撞,退三步者,淘汰。」 一名外场弟子先行示范。那人闭目、呼x1匀,落脚时木板微微下陷,音律纹随之泛起细光,一圈圈推向前方。至尽头,有一声轻鸣,如金豆落盏。 「看清。」她收手,「入。」 陆玄策在队中段。踏上第一步那刻,丹田旧伤像被薄刺轻划,疼由内往外跃了一下。他没有急,让呼x1贴肋走,先用童年父亲教的安息拍——三短一长——把心音压到最浅。 第一步落,板下低波与心拍错了半指,栈道反震回来,从足弓一路窜至小臂,他掌心一麻。陆玄策眉峰一紧,第二步故意拖半息,让脚跟触板时,第一步的残回刚好贴住脚弓;第三步只求接,不求快,让步步都挂在前一步的回声後。 他不看远,只看木纹与板缝里的细砂。每一次落脚前,都在x肋里空出指宽的一线,像把门留缝,让路里的震落进缝,不撞心。 走到第五板,记忆的声忽起——灶前母亲哼的小调、父亲夜里的低语、灭族之夜木梁折断那一声脆裂。丹田疼跟着一紧,心拍差点跳空。陆玄策不去辨词,只把舌尖抵颚,让「三短一长」的第四拍不落,悬在x肋之间——门虚掩,念来不撞门,让它自己走过去。 栈道下的水声这才远了一线。两侧石壁音纹由嘈渐顺,像有人在暗处把错线一条条理回槽里。 第七板时,左後角桂金极细地渗进来——不是阵内香,是活人自外头挟进的针线,专戳嗅觉支路,使心拍短半拍。那熟悉的**「快、快、慢」在栏外轻轻拍了一下,像催他跨大**。 内场不许扰。规矩是墙,可总有人试墙。陆玄策不回头,袖缘在耳後一点,用黑巷学来的松香换味把桂金按到更深。代价立到:识海边缘发沉,像连两夜未眠。他把这口沉记下,仍按自己的慢走。 到第九板,前方起一层薄光,是第一节的光幕。他没有急着进,先以指腹在竹尺边轻摩一下,让指腹与竹之间生一缕几不可闻的细振,把心拍锁回「三短一长」。然後踏入光。 光幕内的平台沉了一格。地心低波改调,由先前的入门律转为**「短、长、短、长」。十二根玄木柱立於周边,各藏一枚小铃**,铃不摇,待声在金属心里浮沉。两名监考端立其侧,神sE不冷不热。 「会节。」左侧监考开口,声像被布包过,「以城拍为主,以己拍为副。追拍者,乱;抢拍者,断。」 第一人上,是衣角带尘的少年。他把自家拍往地心上按,起初尚合,第三息贪快补拍,与地心撞成重音,被铃里柔劲轻推半步——未过。 第二个是青布nV子。她不抢,错了就收,两息後与城拍贴住半格。两名监考目光微动。 轮到陆玄策。 他不以足尖去「踩」节拍,而是让脚略拖半寸,像把自家心拍吊在地心拍後——不抢、不逃,只隔一个气。就在这个距离上,他以竹尺在指腹轻摩,把那缕细振调到与铃舌极细拍相当。 会。他心里落下一字。左侧监考忽把小铃往上一挑,铃心拍径自改成**「短、短、长」,是试探**。陆玄策不跟,不y扳,先把那口刚对上的气放掉一半,让心拍跳空半格,再凭「三短一长」在x肋里轻轻补一指,与新拍贴回。 这一收一放,丹田旧伤连跳两下,他指背微凉,汗沿衣里下渗,不让它上脸。右侧监考第一次出声,淡淡一字:「可。」 他退半步,用「三短一长」把方才的毛边一点点抹平。背後那道「快、快、慢」见他不看,也不再催拍,只在远处按了按,改成无声。 平台外圈,几名年长外场对视,其中一位灰发老者轻轻敲了三下栏杆,指节的回音短促:「……悬收不落的起手?」 旁边同伴一怔,压低声线:「莫乱说,那东西在谱巷也只见过残笔。他这多半是安息拍借来的味道。」 灰发老者却没移开目光:「味道很像。那个悬字——半息为桥。」 两人说着便断,像怕被谁听了去。监考往他们看了一眼,未置一词,只在案札上画了一道g,尾端微钩成一小弧——像在记某种收势的形。 石栏下有段旧碑裂痕,几个字被磨去,只余「……收不落……」,风一过,灰尘轻起又落。陆玄策眼角扫到,心底记下一笔,没停。 平台边石上刻着今日范围:「定步·会节,至此止;收音,次夜开。」两名监考同时点头,收起小铃。外圈众人松了口气,仍守着安静——规矩里不许鼓掌,只有通与不通。 青布nV子经过他身旁,微微一拱:「方才那一下细振,让我少走了一步歪。」 陆玄策一愣——他未曾指教。nV子指指他袖口:「摩得好。」说罢即去,不留名,不谈派。识路,莫过於此。 他沿原路下栈时,栏外Y影里有一声极轻的笑,笑意不达尾音,快、快、慢被人生生按断。陆玄策不回头,只把这笔帐与那缕桂金一处记进心里。 出石门,城声回来,像有人掀开厚布。监考在背後补了一句:「明夜,收音。」他应了一声「嗯」,把代价也在心里写清楚——识海一层沉、丹田两次痛、背心一汗。先确定代价,再谈胜负。 木栈外石道转角处,两个抄谱童仆抱着卷轴经过,口中小声对句:「悬收不落,半息为桥。」另一人「嘘」了一声,匆匆跑远。陆玄策停了半息,没追,记下四个字与半息,再走。 他把外场候签压回衣襟,竹尺与生锈短剑各归其位,指腹在尺背叩四下——短、短、短、长。青石道上风过,带着淡淡松香,把残留的桂金压了下去。 暮sE里,试音路的乌金匾额还亮着,像一张慢慢收口的眼。陆玄策拉了拉衣角,往柳影栈方向去。今夜要把「收音」在心里走十遍,不为快,只为稳。 他知道,明夜光幕内,那人八成还在;但规矩在前,声不得越,他会让对方看,却看不全。 石门後的水声拍了三下,远远地,像对他回拍。他心里回了同样的四拍,短、短、短、长,把它悬住,不落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