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宫阙有韶华 第24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那是她当年到御前后第一次生病。    “吃你两个怎么了,说得这么难听?”    那是他来偷吃柿饼的时候。    “阿鸾,朕想你了。”    这一句,她不记得是何时听过了。只是口吻听来伤心,像压制着万般伤痛。    她在黑暗中绞尽脑汁地回忆,也仍记不起。    这说来荒谬。她将他藏在心里那么多年,他对她说过这样柔情蜜意的话,她竟不记得?    或许……或许根本就是她想他想得发了痴,想入非非间自己编的。    顾鸾皱一皱眉头,忽又嗅得些许焦糊味。还有些呛,像纸页被灼烧的味道。    她回过头,恍惚之中,看到一只信封沾染着火光,落入铜盆。    铜盆中似有残存的水渍,火焰触上去激起一阵呲啦轻响。她怔怔地看着,一动也不动。    那是她上一世临终之时写给他的信,并不太长,寥寥三页纸,却写了一整夜。    那一整夜她都在想,她该把万千心思都告诉他。他是那般温和知礼的人,不会为这个怪她。    可在黎明破晓之时,她还是退却了。    因为暴君不会因为这样的事而为难,温和知礼的人才会。    而她不想让他为难。    她也怕,她怕那封信会让相伴多年的情分都变了味。    有些事便随风而去吧。说到底,这一辈子她虽心中有憾,却也过得很好。    人生怎会没有憾事呢?总会有的,不提就罢了。    顾鸾怔怔凝望炭盆,看着盆中火光慢慢收拢,将信化作灰。    “阿鸾,你下辈子要事事如意啊。”    忽有一句话飘至耳际,她茫然抬头,听出这是他的声音。    这却又是一句她想不起在何处听过的话。    入夜,又落雪了。    宫中的红墙金瓦上都被镀了一层白,又绵又厚。紫宸殿里因而多生了炭火,暖意从半开的窗中飘出去,成了一团又一团白烟。    柳宜忙了大半日,临近子时才回到紫宸殿来。走进寝殿,看看坐在窗前茶榻上的人,无声叹息,上前:“皇上,关上窗吧,别吹得头疼。”    楚稷没有说话。    柳宜不好再劝,又叹一声:“奴婢刚从宫正司问了话回来。一个叫杨青的,年纪还小,吓得不轻……倒像是什么都不知道。他哥哥杨茂如今十四,也说不知,只说进屋就看到顾鸾昏过去了。皇上若想动刑细问,奴婢着人……”    “不必了。”楚稷启唇。    柳宜暗自松了口气。    她知晓今上素来清明,这样的案子纵使不可能一眼分辨出真凶是谁,也不会胡去怀疑这些稍作细想就知不可能的人。    ――驯兽司的人来给御前的人下毒?若是被人收买,倒有几分可能。    ――但他们在柿饼中添砒霜害了顾鸾,还将余下的柿饼拎回去,给自己添个物证?这傻到说不通。    哪怕是为瞒天过海,比这稳妥的法子也多得是。    看来对顾鸾的记挂,并未让今上失了往日的清明。    柳宜心下庆幸着,又听他问:“别的呢?”    柳宜微滞,薄唇微抿,不知从何说起。    楚稷等不到回答,终是回过头来,打量着她的神色失笑:“姑姑久在宫中,行事老练,不可能什么都没做,照实说吧。”    “是。”柳宜垂首,缓了口气,“奴婢觉得此事应与后宫脱不了干系,着张俊去暗查了。张俊暂且只回禀说……近来往御前走动较多的人,只有倪婕妤身边的掌事宦官小牧,其余的还需细问。”    “不必暗查了,审吧。”皇帝冷声。    “诺。”柳宜得了旨,便无声地退了下去。    殿里重新安静下来,安静得连窗外雪落的声音都听得见。楚稷没再看雪,视线定在面前的榻桌上,桌上放着一碟柿饼。    柿饼色泽明艳,但镀了一层白霜,白霜里还掺了砒霜,原该扔出去。    可他没让人扔。    他对着这碟柿子枯坐了大半天,脑海里一度度回想过往。有些事情,终是明朗了。    不会有这样的巧合的。她爱悔棋、会做柿饼,还看上了那把缂丝扇子。    他和她的每一日相处都那样舒适,好像只要看着她就什么都好。哪怕她在烈日炎炎之下非要他喝温茶,他都生不起气来。    如果梦里的那个“阿鸾”不是她,便也不会是别人了。    三更的打更声中,张俊领着人风风火火地闯入启德宫,押了小牧出来,倪婕妤身边余下的宫人也皆被看住。这动静自是惊醒了倪婕妤,连主位舒嫔都被惊动,匆匆地带了人过来查看。    张俊立在院中,面无表情地扫了眼廊下满脸惊慌的倪婕妤,又朝舒嫔颔了颔首:“下奴奉旨办差,惊扰娘娘了。”    “……无妨。”舒嫔定住心神,却掩不住惑色,“不知出了什么事?”    张俊笑一声:“待查清楚了,舒嫔娘娘自会知晓。”说着,那双眼睛又冷涔涔地划了倪婕妤一次,“婕妤娘子也会知晓。”    言毕他便转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